“还是个孩子”不是“巨婴”的挡箭牌
黎青 作
《23楼高空掉下酒瓶,老父亲为儿求情:孩子才40岁》
《23岁男子扯下电梯指纹锁高楼抛下,妈妈:他还是孩子》
《31岁男子用假驾照被抓,父母:他还是孩子》
《长沙一大学生吃完外卖从31楼往外扔,业主找上门,父亲说:他还小》
《男子酒驾求情:我91年的还是个孩子!交警:我93年的》
高空抛物、破坏公物、交通违法……面对这些没有法律意识、没有社会公德的行为,舆论一般分两步走,一谴责,二分析。
覆前方能戒后,对个案追问“为什么”,是为了避免下一个个案的发生。通常,这种分析是很复杂、很有难度的工作。
但放在这几个新闻上,好像不难。“还小”“还是个孩子”,标题就给了答案。
那……破案了?
未必。换个场景,《105岁母亲给74岁女儿压岁钱》,让我们感动落泪的,正是“父母眼里,孩子永远还小”;14年前一曲《不想长大》横扫各大金曲奖,获得无数掌声叫好,凭的就是那点“不想长大”。
成年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童真的情怀,子女在父母眼里,再大也是宝。童心无罪,爱子没错,错的是“以没长大为借口逃避社会责任”,有罪的是“像孩子一样以自我为中心,不讲道理”。
即使是孩子,也并不都是不讲道理、不愿承担责任的。虽然因为生理限制,孩子的认知能力确实不能与大人相比,所以在规矩和道理上,无论是社会,还是法律,对他们都相对宽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做孩子就能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否则,就不会有对“熊孩子”一波又一波的“讨伐”。
保留童心不等于能做“巨婴”,“还是个孩子”,当不了熊孩子的挡箭牌,更当不了熊大人的。
2018年12月3日,“巨婴”一词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年十大流行语。这个流行语,给了开头那些奇葩行为一个解释。
但在结案前,能否问一句,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熊孩子也有长大不熊的一天,这些不想长大的熊大人呢?他们何时能够心理断奶,怎样才能心理断奶?(文/郝倩)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