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让孩子多读无字之书
暑假即将开始,不少父母开始为孩子的假期生活做安排。
但放眼望去,假期生活的两个极端现象比较明显: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往往少人看管,处于散养状态;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则大多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之间,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假期成了“第三学期”,与上学时没什么两样。
应该说,两种过暑假的方式都不可取,都没有发挥出暑假应起的作用,缺少某种让孩子感到充实乃至怀念的意义感。顾名思义,暑假更多的是让孩子放松自我、重整身心,应该与平常上学区别开来。即使将暑假作为孩子成长的弯道加速期,在什么地方加速、如何加速、加速到什么程度也很有讲究,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父母深思的问题。
理想的暑假生活离不开好的教育设计。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未雨绸缪,在暑假里借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平台,使孩子专注于学习生存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增进自我了解。
换而言之,暑假不该虚度,也不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应变换一种生活方式,使孩子收获另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不一样的暑假设计。针对年龄较大将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要大包大揽,应该把规划暑假的权利还给孩子,父母可以提出参考意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但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孩子那里。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需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心性特点,补上平时无法完成的成长必修课。例如,对于大城市的孩子而言,他们属于互联网一代,没有在田野里长大、深度接触大自然的体验,也少有贫穷、饥饿、辛劳的经历。这是“触屏一代”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虽然没有必要故意让他们忆苦思甜,但父母有责任让其看到大自然的多样貌、生活的多层面以及生命的巨大弹性。
相对而言,参加沙漠行走、营地活动、野外探险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历练。童年是孩子锻炼自我、塑造“三观”的关键期,需要通过与他人、与大自然的磨合,更深地了解自己与脚下的大地,找到生活的方向、生命的意义。
其实,不光孩子,成人也需要这种身体上的磨砺,陪伴孩子固然是目的之一,更深一层是不让过于安逸的城市生活迷失了初心。在相对较长的暑假里,父母和孩子不妨将自己还原为一个纯粹的自然人,让身体与精神总有一个在路上。如同电视节目《荒野求生》的格里尔斯·贝尔一样,感受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重新审视生命本身。这种暑假安排方式,本质上符合此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拉近亲子关系,也可以极大锻炼他们的生存能力。
在国外,暑假时间虽然不是那么长,但不少家庭支持孩子参加骑行、暑假探险、夏令营或者实地考察旅行等活动,暑假因此成为孩子社会交往、锻炼能力和开阔视野的关键期。尽管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不见得照搬国外,但秉持开放的教育观、丰富孩子阅历的原则,无疑是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
广大青少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将暑假作为丰盈身心、丰富阅历的锻炼期,在此观念下做好暑假教育设计,孩子才能拥有更多意义感,假期才有望成为难忘的回忆。
(作者 钟焦平)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