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近年来,威海市教育局始终把学生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塑造为抓手,深化校园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优化体育赛事管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多措并举,夯实基础,为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推进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体育联赛的意见》《---关于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中小学体育工作做出全面规划部署。联合体育局成立了学生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制度,形成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力度,每年按一定比例招聘体育教师,截至2018年年底,体育教师配备比例达到100%,在配齐配足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学科、年龄和性别结构,促进体育教师队伍良性持续发展。2018年印发了《关于在职称评审中严格执行课时量标准规定的通知》,将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比赛等工作计入教师课时量,大大调动了体育教师积极性。同时,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先后采用外聘教练自训和联合体育部门共同培训的方法,对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年累计培训人员1600余人次,300余名体育教师持有二级以上裁判员等级证书。
加大资金投入,2014年起,威海市政府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按15%的比例安排资金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购置体育教学所需设备器材等经费支出。市级财政每年还专门从体彩基金中划拨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市级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经费,拿出200多万元对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级足球特色学校给予资金补助。各学校在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不低于10%比例的公用经费,作为体卫艺活动经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塑胶运动场地、专用教室、教学器材及体育设施配备全部达到或超过了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
二、健全机制,求真务实,全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走向深入发展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管理规定,将体育课程开设纳入“底线”管理,市及各区市教育部门成立督导组,依据学校上报备案的课程表,随机抽查体育开课情况,并汇总通报,保证体育课程开课率。在此基础上,鼓励中小学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已经形成,校运会、校园体育节等也开始提质增效。
打通升学渠道,完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的开展和各项体育活动的普及,逐渐把中小学生体育人才培养打造成为“金字塔”型人才输送体系,拓宽体育特长生发展通道,设定体育特色项目小学、初中片区,通过组织片区中小学开展教学研讨、训练及对抗赛等活动,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水平,为普通高中输送优秀体育专业人才。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片区12年运动员跟踪档案,由学校选派有经验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不断提升学校的体育专业化训练水平。构建普通高中升学通道,普通高中学校拿出一定的招生计划招收体育特长生,使优秀运动员能够进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打造建设高中学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
强化督导评估,完善中小学体育教育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对各区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对实施不得力、措施不到位的学校,取消学校和校长年度评先选优资格。加大体育课程质量监测力度,每学期对学校进行一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活动,第一学期由教研部门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非笔试”与校本课程抽测,第二学期由体卫艺科对学校普惠性体育活动进行体质监测,监测结果全部纳入评估考核体系。加强家校联合力度,提倡各学校布置体育作业,把校园体育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学生全时段增强体质。
三、丰富内容,彰显特色,普及均衡发展学校体育运动
2011年起,威海市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举办体育联赛,各区市根据市比赛规程制定和开展本级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各学校也开展班级选拔赛、年级赛和每年2次的学校运动会,形成了“校校有比赛、班班有活动,人人要参与”的学校体育活动局面。学生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市级参赛人数不断增加,参赛人数由起初不足2000人增加到2018年的4900人。
创建各类体育特色学校,打造体育特色项目基地。本着由点到面的原则,推动学校特色既能纵向传导,又能横向延伸,从2015年起,开展体育特色项目基地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新评定的学校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截止到2018年年底,对市级特色学校累计补助资资金超过600万元。特色学校依托教育协作区平台,根据协作区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学校内部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等因素,统筹规划出了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特色项目和体育传统项目基地学校群,基地内的学校以特色项目共建为载体,促进专业教师人员交流、跨校兼课、课程衔接、主题同研等,使一校之特色发展为协作区的区域特色,形成各个协作区自己的体育教育特色品牌。截止到2018年年底,全市220所学校共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及示范学校48所,省级特色及示范学校33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149所,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地方办学特色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局面。
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实行“以球健体、以球促德、以球增智”的理念,建立了推进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和促进足球人才成长的上下贯通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把足球活动纳入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引导学生体验足球运动,掀起学生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热潮。将足球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全面营造足球文化,实现校园足球文化与学校文化整体推进。
改进完善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方法和中考招生制度,2016年,将中考体育成绩分值调整到60分,占中考总成绩的10%以上。对中考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进行了改革,打破区域招生限制,设置招生条件底线,由学校自主选择招生项目和人数,鼓励学校打造高水平运动员队伍,开展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引导学校广泛开展特色运动项目。同时每年对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进行调整,选定3-4个项目进行考核并计入中考成绩,并提前一学期进行公布,改进体育项目考试方法,采用智能化测试方法进行考试,提高了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