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医药教育定“标准”
天津中医药大学将中医思维和临床诊疗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首创国家中医药教育标准和世界中医药教育标准,解决了关乎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和质量问题;首次明确将具备中国文化理论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学习和医疗实践作为中医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首次将中医思维能力作为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日前,“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项目凭借数个“首次”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对中医类院校来说,该项目为他们带来的是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专业2016级学生乔晨曦对于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很深。
乔晨曦告诉记者,学校开设的“中医诊断学”这门课是一个惊喜,临床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令她对“望闻问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望诊、闻诊时,我们在附属医院门诊收集患者的病理资料;学校的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还为我们提供了脉诊仪,便于我们在无法接触患者时体验典型的病理脉象,使我们摆脱了学习脉诊‘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窘境。”
天津中医药大学严谨又不失活泼的教学是当今全国中医类院校教学状况的缩影。然而十几年前,中医药教育却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落伍,忽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对中医药教育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2006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国内外100余名专家研究、论证,“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该成果的目的,就是要为全球中医药教育制定“标准”,让中医药人才培养有章可循。
在教育部领导下,专家组历时3年时间,完成了该成果的设计,于2007年、2008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试点检验后,2008年组织美、澳、英等20余国专家制定《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2009年面向全世界颁布实施。
该成果以学生为中心,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将中医思维和临床诊疗能力培养这一主线涵盖专业全要素并融入教学全过程。成果包括《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与《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以及推进其实施的支撑体系、服务体系、认证体系三大运行体系。
成果在全国中医类院校推广应用的效果可以用一组数字详细说明:10年来,全国64个中医学专业全部依据标准进行建设;全部院校全面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创设“中医思维”“中医方法论”等15门中医药文化和思维课程;指导100余部国家规划教材,主编20部国家规划教材;编写25部中医药文化、思维教材或教参;编著40部地域医家流派教材或专著;推进60余门核心课程课堂设计;推动所有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带动了专业建设投入,专业认证促进经费平均投入超过往常20%……
张伯礼告诉记者,未来,教育部将通过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继续以专业认证为手段,持续推进该标准在全国所有中医学专业的深度落实工作,同时依据中医学的世界教育标准启动中医学的国际认证。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