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的“15分钟同心圆”
此嵩山非彼嵩山。在临朐县城南30公里处,一个名叫嵩山的全域景区,虽没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谈,这里却有“一脚踏四县,鸡鸣闻三市”之称,又有“潍坊小西藏”的美誉。
全域皆景、全景嵩山,并非浪得虚名。这里有着山东海拔最高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淹子岭村,中国江北最大的水杉林崔木水杉、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北魏时期遗址白芽寺等众多网红景点,森林覆盖率高达98%,尤其是总投资81.2亿元的潍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这方山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发展动能。
每年四月,万亩桃花盛开,染红了山川,南北纵深10公里的嵩山蜜桃旅游观光带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美景地。“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嵩山一天天变了样。
海拔876多米!4月9日,记者驱车行驶在何止九曲十八弯的嵩山“天路”上,盘曲的环形山路挂在群山之中,颈项处便是山东海拔最高的淹子岭村,一座座石头垒成的民宿,掩映在山村的绿树丛中。青石地面,铺得严丝合缝。新修的窗棂,与原有的构件浑然一体,古朴典雅。
上午10点,山东海拔最高村淹子岭脚下、星月湖畔,绿水青山间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临朐县“幸福来临”文体惠民文艺小分队授旗活动暨嵩山乡村会客厅启用,并同步举办了嵩山综合文化站揭牌仪式,14处镇街园区授旗并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乡村会客厅的启用,将成为展示嵩山形象的重要窗口。
走进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集吃、住、娱、乐、读、品、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会客厅,研学课堂、乡情民俗、非遗文化、红色经典等独具匠心,以及配备的会议室、茶室等,成为游客、乡贤们议商机、谈生意、谋发展的交流地。
“以文化引领旅游、用旅游繁荣文化,真正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郭守平介绍,以打造“和美嵩山”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目标,整合惠民综合体、乡愁记忆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书屋等资源建成了嵩山乡村会客厅,配套了红色文化、非遗传统文化、农产品展示中心和民宿、露天帐篷等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力文化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占花说,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文化活动为着力点,以志愿服务为重要形式,积极打造符合标准规范、成果落地见效的品质文化生活圈,群众步行15分钟即可就近享受空间美化、功能优化、服务优质以及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地域,不仅让群众成为受益者,更成为参与者。
会唱曲的小媳妇、喜丹青的老大娘、能编剧的庄户汉……作为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临朐“草台戏班”“庄户剧团”,光活跃在民间的乡土剧团、秧歌、高跷、腰鼓、周姑戏、吕剧等各艺术门类文艺骨干4000多人。
对文化底蕴深厚的临朐而言,不变的是让百姓大饱“文化口福”,变的是如何更好迎合百姓口味烹制文化大餐。
把文化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送进百姓的心坎里,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临朐在做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均等化发展的同时,真正变居高临下“灌”文化为手把手地“种”文化,提振了群众精气神,极大鼓舞了村民文化自信心,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推动文艺志愿服务精准化、规范化,让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受益者’与‘参与者’,既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精神生活,又涵养了村民的精神内涵,让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真正落地开花结果。”临朐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李咏梅介绍,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招募200余支文艺小分队,组建“6+X”文体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悦民惠民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幸福来临’文体惠民文艺小分队的成立,对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加强基层群众文体团队建设,扎实推进‘一周一节会’主题活动,助力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刘莹有介绍说,从萌芽走向壮大,临朐在打造大众文化上并非单打独斗,除了鼓励相关部门进行重心下移,“内力造血”,也积极倡导以志愿文化服务队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共享共治”。这是一种双向的力量,“种”下去的力和“长”出来的力量相生相长。
如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临朐积极畅树文化品牌,打造亮点工程,编织了一张张强大的文化服务网,在临朐大地“希望的田野”里扎下了根。
目前,一个以村服务点为基础,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县文化艺术中心为指导中心的多体制、多层次的群众文化网络正在临朐乡村逐步形成。在各方合力施肥、浇水和培育下,深埋于乡间土壤的文化种子逐渐发芽、抽穗、开花,群众积蓄已久的文化创造热情也被激活了,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各项活动的主角。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刘明志 报道)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