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财政部定点帮扶云南省永胜县纪实
为解决库区移民和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云南省永胜县引进服装公司在金江坪移民安置点建设服饰加工厂,拥有就业岗位400个。图为村民在工厂培训车间进行缝纫培训。经济日报 记者 曾金华 摄
永胜县东江村投资741万元发展肉牛养殖项目,以合作社经济模式,确保贫困户多渠道增收、集体经济创收。经济日报 记者 曾金华 摄
自2002年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来,财政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定点帮扶云南省永胜县,找准致贫原因,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有力促进了永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4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由于多种原因,永胜至今仍属欠发达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南省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贫困县。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万多户6.1万多人,2014年至2018年,累计脱贫1.1万多户4.7万多人,贫困发生率从18.02%下降到4.25%。按计划,今年全县将可实现脱贫摘帽。
核心:把握产业发展
“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需找准原因,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帮扶方案,多措并举,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永胜县委副书记、财政部驻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队长魏高明说。
为此,财政部驻云南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员挂乡包村,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建立了一个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全面摸清底数,对标对表,做到心中有数。
在永胜县看牦牛村的一个个大棚里,羊肚菌已开始长出。“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看牦牛村海拔高、气温低,特别适合种植反季羊肚菌,一亩地大约可以收入上万元。所以,我们拿出30亩地试种羊肚菌。”松坪乡党委书记谭建美说。
“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根本之策在于产业。”魏高明说,工作队提出采取“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产业示范村打造、一套扶持政策支持”等工作措施,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副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2018年,永胜县通过招商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阿里巴巴、苏宁电器、华润集团、国投集团、北大荒等企业入驻永胜或建立合作。“比如,与北大荒签订保底价的随行就市订单发展红高粱产业,5年内将打造10万亩红高粱种植基地,并建设一个高粱收储基地。今年已种植4万亩,覆盖5476户1.9万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83户8824人,着力解决金沙江沿江一线海拔1800米以下没有产业支撑的问题。”魏高明说。
产业发展起来了,如何开拓市场?永胜县积极实施“永胜山货上电商”计划,拓宽现有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和平台,进驻大润发、兴业园、百果园等,并与阿里巴巴、苏宁等电商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逐步实现产地直销。
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约9.4亿元,实施了花椒、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业,烤烟、羊肚菌、魔芋等特色种植业,肉牛、黑山羊、乌骨鸡等特色养殖业。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县15个乡镇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亿元,涉及种植业39项、养殖业8项、农业加工4项。
关键:抓住就业扶贫
位于永胜县涛源镇的服装加工培训车间内,红星东村村民刘玲正在学习工作服袖口的缝纫方法。她已经在这里培训快2个月了,培训合格后,她将作为工人进入服装工厂。
“以前我们在家种地,现在库区移民搬迁了,政府免费为我们进行技能培训,还帮助解决就业。”刘玲说。
为解决库区移民和贫困群众特别是“直过民族”傈僳族群众的“就业难”问题,涛源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陕西金鹿服装有限公司在金江坪移民安置点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的服饰加工厂,能安排400人就业,每个就业岗位每月收入2500元到4000元。
“我们还实施‘三员一工’输出计划,即保安员、保洁员、护理员和其他劳工输出计划。2018年,工作队共协调就业岗位1000多个,组织输出4批143人务工,2019年一季度组织8批74人务工。”魏高明说,为鼓励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工作队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转移就业补助力度。
同时,为了满足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永胜县还推出了县内“四员”就业扶贫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护路员、护河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目前,已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1925个、护路员岗位425个,护河员和农村保洁员岗位目前正在设立中。
下啦嘛村居住着纳西族、傈僳族、彝族3个少数民族群众,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开展种植养殖业培训6次,共培训33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6人。通过转移劳动力就业,让他们集体增加收入72万元。”谭建美说。
保障:强化资金管理
近年来,我国持续多渠道强化扶贫资金投入保障。2019年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60.95亿元,连续4年每年增加200亿元。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也加大了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永胜县创新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扶贫资金管理。具体做法包括:抓制度建设,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规矩”;抓项目建设,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用途”;抓绩效管理,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目标”等。
围绕“扶贫资金使用到哪里、制度跟进到哪里,问题出现在哪里、制度完善到哪里”的目标,永胜县全面梳理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覆盖扶贫资金使用各流程、环节和层级的制度链条和制度体系,推进扶贫资金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不留死角和盲区。
“2018年共出台资金管理制度10多个,包括整合、绩效、管理、报账等方面,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魏高明说。
工作队全方位参与到项目库建设,2018年实现了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做到“应纳尽纳、应整尽整”,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池。
在绩效管理方面,永胜县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全口径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初步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2018年,实现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永胜县扶贫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共接收上级资金184笔,确认进度100%;录入扶贫项目绩效总数74个,其中独立项目73个、打捆项目1个,扶贫资金绩效填报100%,审核比例100%。同时,以定期通报、定期督导等方式,不断加快预算执行进度。2016年以来,永胜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3.07亿元,综合结转结余率为2.12%,2018年结转结余率为2.44%。(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曾金华)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