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广州奋力实现海洋经济走在前列
海洋经济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海洋城市是如何发展海洋经济的?如何走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7月15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我国南部的海洋经济大市——广州。记者采访了解到,广州市坚持陆海统筹、创新驱动、生态优先、提质增效,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海洋经济工作在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走在前列。
广州市海域自北起黄埔老港西港界向南至进口浅滩,形状狭长、面积460平方公里,处于珠江水系的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等东四口门的入海口。
海洋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完善,对外开放水平高,科技创新实力强……这些,都使得广州在发展海洋经济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广州的海洋经济“铆足劲儿”向前发展。
培育发展海洋产业
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重点产业发展。以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积极发挥中船集团龙头企业作用,推动形成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邮轮及船舶相关产业于一体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以无人船、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为突破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的应用和发展,在钻井平台、水下机器人、半潜船制造、可燃冰开采设备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集聚基地。
《2018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广州市积极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高端滨海旅游业。广州推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已形成百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图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摄
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船海产业生产按计划逐步上量,分段中合拢物量在5月份突破3万吨,达到近两年来最好水平。
发挥科技创新力量
科技和创新在广州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广州拥有国家和省属涉海科研院所17所,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25个,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3个,海洋科技服务人员超5万人。
图为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摄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莫之平告诉记者,广州港在积极布局智慧港口建设。2018年9月,广州港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启动实施智慧港口顶层设计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5月31日项目验收,为广州港建设成为先进的数字化港口提供了方向。
2018年9月30日,广州港南沙四期开工。据介绍,这个项目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水平运输无人驾驶集卡自动化码头,计划2021年投产,届时南沙四期的集装箱码头现场将实现集卡无人驾驶和集装箱装卸远程操控,而且由于无人驾驶集卡采用了充电锂电池能源,将可以实现零排放,做到绿色港口,成为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码头。
强化“生命共同体”意识
生态保护在海洋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广州强化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意识,强调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系统性思维,以珠江水系为脉络,以流域空间为载体,统筹森林、河涌、湖库、湿地、农田、海洋等自然资源系统保护。
图为南沙湿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摄
南沙湿地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较为有力、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
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王珺告诉记者,南沙滨海湿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周边地区起着防风消浪、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被誉为“广州之肾”。
曲水芦苇荡,鸟栖红树林,在这片湿地,不仅有鸟儿的“卧室”,还有鸟儿的“自助餐厅”,甚至还有鸟儿的“娱乐厅”。据介绍,景区按照“以鸟为本”的理念规划建设,红树林是鸟儿的“卧室”,浅滩是鸟儿的“自助餐厅”,芦苇荡和荷花池是鸟儿栖息玩耍和娱乐的地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财经]中科营商环境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蓝皮书(2021)》
- [财经]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快速推进:引进总投资140亿元的项目17个,开工项目7个
- [财经]全国共7万硕士送外卖?泰康大健康事业合伙人助你告别职场焦虑
- [财经]中国品牌日活动在沪举办,厦门馆开启“大厦之门”
- [财经]泰康人寿荣获《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年度金诺·中国金融产品传播典范殊荣
- [财经]360金融课堂:切勿过度追求认知以外的财富
- [财经]贝因美: 直面问题,2020年报业绩向下修正
- [财经]贝因美一季度业绩利润增幅明显,分析指即将迎来估值修复
- [财经]春暖花开新希望,泰康大健康事业合伙人再启航
- [财经]于都服装产业跨境电商专场推介会获深圳卫视报道
网友评论: